首页 » 发展规划 »管理文件

管理文件

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讨论稿)


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讨论稿)

根据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相关要求和《滨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院改革与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整体架构日趋完善
一是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十二五”期间,党委调整优化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大幅下降;同时,学历学位、技术职称水平显著提高,三名成员均为硕士以上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
二是进一步优化了学科专业支撑。通过2015年7月的机构改革,在原社科部基础上,合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专业支撑。
三是进一步调整下设科室。撤销教学科研科,成立综合办公室、学生科(团总支、就业指导科),形成了更加有效的管理运行体制。
(二)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N+X”模式教学改革实现预期目标,实践教学得到显著加强,并在此基础上,2012年成功申报山东省精品课程群《“N+X”模式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成为全省第一个五门课同时获评省级精品课程的思政课教学单位、第一个以理论加实践方式获评省级精品课程的思政课教学单位;2014年,又进一步总结凝练改革经验,成功竞标全省思政课教学改革招标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群落化建设”,为今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学科建设进步明显
一是学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将在十三五期间将该学科建设成为优势学科;
二是凝练了3个二级学科建设方向,即“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申报校级一流学科。
三是搭建了学科建设平台,成立了滨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成功申报立项了 “转型期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四是与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洽谈协商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1名教师通过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评审。
五是组建了学术委员会分会,围绕学科方向组建了学术团队,学术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科建设有了新的依托。
六是学术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明显增长。取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3项,省社科课题4项;省社科成果奖1项,市厅级50余项。
(三)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是数量进一步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人才数量由原来的28人增至目前33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增至14人,其中,教授由4名增至6名,副教授由6名增至8名;博士学位教师从无到有,现有6人,其中在读3人。
二是形成了人才梯队。有1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入选全省思政课“十百工程”优秀骨干教师,1个教学名师工作室获得省级立项;2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3个教研室被评为校级先进教研室,1支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三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有2人获得全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1人获得优秀奖,1人获得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获得校级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一是办公场所基本满足需要,各教研室都拥有了专门教研场所,档案资料室增加一倍,并为专门的报刊资料阅览室预留了场所;
二是教研设备设施条件改善,配备了专门教研室桌椅、文件橱,购置了复印机、投影仪、照相机等仪器设备,更新了部分电脑;
三是办学经费进一步增长,专业支持计划、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改项目、科研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等,各类专项经费均有了较大增长。
(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班子成员认真参加“三严三实”实践教育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列席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定期召开总支班子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对单位重大工作和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高度重视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针对本单位的特殊性质,坚持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党支部建设与教研室建设相结合,政治理论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全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综合治理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单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大政治保障。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教学管理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目标,全面加强、重点突破,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总体目标
利用五年时间,大力加强基础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争取打造一支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教师团队,培育一个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方向,取得一批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进入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游以上行列,为我校实现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积极贡献。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主要任务(一):学科建设
基本目标: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优势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和方向引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适时申报硕士学位授予点。
落实措施:
1.明确学科重点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加强建设,其首要任务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属的本科专业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不办其他本科专业;三个学科方向中,“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要发挥基础优势,重点培育,争取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2.强化学科平台
注重学科平台建设,发挥好滨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筹建市厅级平台1个,为申报省级学科平台奠定基础;加强横向合作,积极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3.壮大学术团队
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二级学科,分别组建学术团队,明确学术方向,稳定学术团队,培育学术骨干;团队成员至少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门课的教学任务,学术骨干必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创新团队。
4.加强学术研究
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问题,以及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学术研究;积极申报高层次课题,争取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立项,发表CSSCI期刊与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不少于35篇,取得一批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成果;积极鼓励教师参评各种科研成果奖。
5.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发挥自身优势,在理论宣讲、文化建设、思想教育、师资培训、决策咨询等方面广泛开展服务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培育形成本地知名的理论宣讲团队。
主要任务(二):课程建设
基本目标:
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省级精品课程向资源共享课程、在线课程转型,带动课程质量全面提高;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在线课程;新增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专业核心课程2门。
落实措施:
1.完善课程体系
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要求,面向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主干课程,同时全程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按“05方案”规定,赋予各课程相应学分和学时。继续按照“N+X”模式教学方案,开设好“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程,确保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比例,促进实践教学课程化、规范化。
2.优化课程内容
以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招标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群落化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各理论课程之间相互重复的章节或模块,要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需要进行统一重新分配;对重组后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进行再次优化,科学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以及各教学模块的逻辑关系、具体内容、教学方法等。项目成果要遵循“用中国话语,讲中国故事,回答现实问题”原则,切实起到促进马工程教材落地作用,2017年底前正式出版。
3.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优化物质资源,从纸质图书、期刊,到教学设备设施、电子资源,到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等,各课程在课程群进行整合优化和资源共享,使用效益进一步彰显。整合优化网络资源,以省级精品课程群建设为契机,将群内五门课程全部上网,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同时,将各课程网站作为一个完整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整合,将网络软硬件资源转化成为课堂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当中,以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习惯。
4.选用统编教材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统一选用中宣部、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要按照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计划,尽快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2017年8月前完成出版。
主要任务(三):教学改革
基本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继续实施“N+X”模式教学方案,促进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落实措施:
1.加快理论教学改革
深化理论教学改革,将课堂讲授与课后辅导紧密结合,重点问题要讲深,难点问题要讲透;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答疑教学等,充分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达到如脑入心见行动的目的,努力增强理论教学实效性。
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形势与政策课要率先进行改革,在现有试点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三年内实现大学一年级课堂讲授、其余年级网上学习的目标。在借鉴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动四门主干课程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发展。针对各课程特点,重点难点内容坚持课堂讲授,其余内容要实现线上学习、线下答疑,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2.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成完备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涵进一步提升。
一是不断完善实践内容体系。按照层次性、模块化要求,与时俱进调整优化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库,促进实践教学活动项目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与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紧密结合,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课内向课外开放、由校园向社会开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坚定信念、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二是不断优化项目运作方式。改进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实施流程,促进项目管理与运行的规范化,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于综合性实践项目,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认真指导;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反思中,全程参与,独立思考,亲身实践。
三是注重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实践教学要纳入教学计划,按照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教学大纲,落实学分学时,覆盖全体学生。同时,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培育2-3个精品项目,打造实践教学活动品牌,带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与质量全面提升。
四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合作,充分发挥渤海革命烈士纪念馆、滨州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等开放性场馆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我校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发挥现有基地的集合效益;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需要,开辟2-3个新的实践教学基地。
3.改进考核评价方式
努力推进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各课程在建立网上学习平台的同时,建立网上考核系统,进一步突出过程考核,形成课堂考核与课下考核、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4.加强教学研究
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和课程建设等,广泛开展教学研究,申报各级教研课题,确保每年都有校级项目,并争取2项省级教改、教育科学课题立项;积极组织推荐教学成果参加校级以上教学评选活动。
主要任务(四):队伍建设
基本目标: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政治合格、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至少一支团队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团队。
落实措施:
1.充实师资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达到40人,并建立稳定的兼课教师队伍,基本达到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备的数量要求。
把好队伍入口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无学术不端、教学违纪现象。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并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博士以上学位,必须参加省级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兼职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相关专业背景,按学校有关规定考核合格。
2.优化队伍结构
鼓励支持专职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学位,五年内在职培养博士3-4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争取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相近学科博士6人左右;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要实现翻倍,高级职称教师保持较高比例;学缘结构继续优化,211和985院校学历背景的占比提高到35%,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3.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支持所有专职教师参加省级或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示范培训或课程培训或骨干研修。学校每年对全体教师至少培训一次。(这是教育部最新的思政课建设标准中的要求)
二是每学年至少安排1/4的专职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学习考察活动,并创造条件支持专职教师开展国(境)外学术交流和实践研修。
三是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每人每4年至少一次。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大力加强高层次“柔性人才”引进;充分利用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政策,积极选聘“特聘教授”来校授课、做学术报告,以及展开教学、科研工作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5.搭建队伍建设创新平台
仿照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模式,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工作室。以中青年教授为主,五年中共建设4个教授工作室。一要选定主攻方向,二要以“教授+博士+青年教师”三结合模式组成团队,三要建设高效运行机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省级名师工作室确保达到建设目标,争取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团队;其他教授工作室要建设成为下一批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参评的骨干队伍。
主要任务(五):人才培养
基本目标:
统筹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思想教育课教师。
落实措施:
1.考研率
报考率保持90%以上,上线率55%以上,为多数学生提供升学深造机会。
2.就业率
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持证率60%以上,就业率保持93%以上。
3.各类竞赛
参加学校SRTP项目不少于5项,孵化在校创业项目2项,参加省以上学科竞赛、技能大赛获奖不少于40项;参加校级学科竞赛50%以上。
4.学风建设
培养学生扎实、勤奋的学风,学生违纪率保持1%以下,晚自习出勤率保持96%以上;大学英语考试四六级累计通过率分别保持80%、20%以上。
主要任务(六):教学管理
基本目标:
强化教学管理,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以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落实措施:
1.合理安排课堂规模和教学时间
针对公共课教学特点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推行中班教学,倡导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继续优先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间,杜绝限制性做法或歧视现象。
2.保障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课堂教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评教分数全部达90分以上;新增校级先进教研室1个,省级教学比赛获奖不少于5项,并实现获奖等级的突破。
一是坚持寒暑假集体备课制度,深入钻研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二是坚持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6次,及时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难点问题。
三是广泛开展教学观摩、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不少于8次,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
四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微课比赛、课件评比等教学竞赛活动,在竞赛中经受锻炼、不断成长。
3.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检查督导、考核评价、档案管理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认真执行,确保各个教学环节质量监控落实到位,杜绝教学事故发生,保证教学质量;建立专门档案资料室,将各类教学档案资料及时整理存档,做到教学档案齐全。
主要任务(七):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基本目标:持之以恒扎实推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争做全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排头兵,巩固意识形态高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方向引领和政治保障; 
落实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梦”教育,切实增强“四个自信”。认真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将使得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评价的首要条件,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2.加强组织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坚持党支部与教研室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建党建工作品牌。
3.加强作风建设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把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落实《中共滨州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八项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师生。
4.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务实管用、配套衔接的党建制度体系。坚持党总支中心组和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坚持执行“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加大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5.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以总支作风带院风、树学风。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四、组织领导及条件保障
(一)紧紧依靠党委领导
按照中央规定,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协调校行政负责实施,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主要承担单位,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的直接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为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达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创造良好机制和各方面条件,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二)完善本级运行管理机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管理全校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继续坚持总支班子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健全党政工团组织机构,按照课程或专业合理设置教研室和相关研究机构,并完善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建立学院二级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每年审查发展规划落实和进展情况。
(三)充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各类经费使用和支出、报销手续,确保专款专用;包干经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要合理开支,确保维持日常教学工作良性运转;各类教学项目、科研课题、学科建设经费,坚强过程监管,确保建设期末有痕迹、有成果,达到预期目标,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四)不断改善教学科研条件
争取学校支持,筹建本单位的教授工作室,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设施方面加强投入;向学校申请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充足经费保障;保障专职教师待遇,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策倾斜,同等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先评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优表彰纳入学校各类教师表彰体系中,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定一定比例,进行统一表彰,进一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年9月12日